政策解讀
“加強企業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在發生欠薪較多的建筑等重點行業普遍實行工資保證金制度,積極建立欠薪應急周轉金制度。”這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今天(28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作國務院關于轉移農村勞動力、保障農民工權益工作情況的報告時建議的。
楊志明說,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保障農民工權益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31個省(區、市)6.8萬個農村住戶和7100多個行政村的農民工監測調查結果推算,2009年度全國外出就業和本地非農從業6個月以上的農村勞動力總數達到22978萬人。
楊志明說,2006年到2009年,全國農民工安全培訓7261.1萬人次。2009年底,全國參加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的農民工分別為5587萬人、4335萬人、2647萬人和1643萬人。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機構認真貫徹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建立了方便農民工申訴的“綠色通道”,2009年共處理涉及農民工的勞動爭議案件約60萬件。司法行政部門出臺方便農民工獲得法律援助的十項措施,降低了農民工法律援助門檻,2009年各地共辦理涉及農民工的法律援助案件23.5萬件。教育部門認真落實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和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政策,已有近80%的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鎮公辦中小學免費接受義務教育。
楊志明說,在下一步工作中,要以制度建設為重點,擴大勞動合同覆蓋面,有效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繼續實施以協商工資為主的“彩虹計劃”,逐步建立農民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要加強調解、快速仲裁,有效處理農民工勞動爭議。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網絡化管理工作,加大對侵害農民工權益行為的執法力度。擴大農民工法律援助覆蓋面,建立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異地協作機制。
- 上一個:勞動仲裁典型案例
- 下一個:國家賠償法修改通過 牢頭獄霸傷人看守所需賠